“目前,我們已將6家市場主體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從嚴監管?!?月20日,在江蘇省灌南縣檢察院召開的知識產權保護聯席會議上,灌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專題匯報了該縣“醫美”行業專項檢查情況。
此次“醫美”行業專項檢查,源于灌南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美容產品侵權案,并就“醫美”行業監管不到位、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等問題制發的綜合治理檢察建議。
寄生“東家”產品創業
2018年4月,吳某進入蘇州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工作。2019年初,吳某得知公司即將搬遷,要辭退一批老員工,便與質檢員高某謀劃,通過生產仿制品賺錢?!叭绻姓返姆纻螛俗R和產品信息,更能以假亂真?!睘榇?,兩人決定拉公司倉庫管理員徐某入伙,因為徐某能拿到防偽標識等。在10%干股的誘惑下,徐某被成功拉攏。
“我們決定生產微針美容儀來創業?!眳悄痴f。因為該產品只需一個電動注射器、一個配套針管和配套美容針頭,工藝簡單易上手,且利潤較高。
2019年7月,吳某和高某利用已掌握的產品設計圖紙、模具、原材料進貨渠道等,在吳某家里反復調試生產高仿微針美容儀。
2019年10月,吳某辦理離職手續后,在蘇州市吳中區租了200多平方米的廠房,用其姐夫的身份證注冊公司,并約定吳某占股60%,全面負責采購、生產、包裝及銷售業務。高某占股30%,負責部分生產銷售和寄發,徐某占股10%,負責提供新產品的防偽標識等。就這樣,他們開始生產蘇州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美容產品的高仿品。
知假賣假火爆“朋友圈”
2019年,微針美容儀在美容市場大火,微信“朋友圈”有很多“微商”售賣這類產品。
“他這個儀器質量有問題,有的儀器里面都是銹的,有的商標很模糊,一看就是假的?!被瘖y品“微商”紀某供述。
紀某明知吳某供貨有問題,但是考慮到成本優勢,為獲得更高利潤,便沒有經受住誘惑,開始知假賣假。
2020年4月,吳某將生產線搬到在灌南縣租賃的廠房內生產。2021年7月6日,灌南縣公安局接到蘇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報案,稱有消費者拿假的美容儀要求售后服務,經過初步調查,發現該產品是該公司前員工吳某等人假冒生產銷售。2021年7月7日,吳某被灌南縣公安局刑事拘留。2022年8月5日,該案移交灌南縣檢察院審查起訴。
“受理案件后,我們逐條梳理銷售記錄,結合證人證言、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辯解等證據,確定了犯罪數額?!背修k檢察官王瑞濤介紹。經查明,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,犯罪嫌疑人吳某伙同高某、徐某,在未取得蘇州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授權的情況下,生產假冒微針美容儀4489臺,經“微商”銷售3108臺,累計銷售金額40余萬元。
2023年2月16日,灌南縣檢察院依法對吳某、高某、徐某以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提起公訴,其他涉案人員在進一步偵查辦理中。
推動“醫美”專項檢查
微針美容儀需要刺破皮膚,可能引起感染、出血、疼痛等副作用,假冒偽劣醫療美容產品更易損害消費者健康,同時該案涉案人數較多,存在上下游犯罪鏈條,需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。
2023年2月5日,灌南縣檢察院依法向縣市場監管局制發檢察建議,建議在全縣開展針對醫療器械生產加工企業、美容機構的專項監督檢查,摸清轄區醫美機構、生活美容場所以及醫療器械生產經營者底數。加強知識產權教育和規范從業引導,重點監管商業街區、專業市場等侵權假冒行為易發、高發區域,切實查糾生產、使用環節制作使用仿冒微針美容儀等侵犯知識產權產品的違規現象。
收到檢察建議后,灌南縣市場監管局迅速成立醫療美容行業整治工作專班,與衛健委等部門開展聯合檢查,摸排轄區醫療生產加工企業34家,各類美容院200余家。重點檢查轄區10家醫療美容機構、22家生活美容場所,其中6家市場主體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從嚴監管。除了在美容機構等張貼警示標語、宣傳海報外,還將法治教育與行業培訓相結合,對醫療器械等從業人員進行普法教育和專題行業培訓。